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改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鉴灯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材料二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由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別就在于它是“其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1)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付-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本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衝术。(2)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订-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
            • 2. (2016秋•洛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1958年4月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一一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实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一一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1)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哪一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历史性变化”指什么?指出中国为应对这一变化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乎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1946年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
              “全世界都应采取美国的制度,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末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1947年3月工2日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  如图,观察图

              (1)材料一表明美苏两国存在什么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采取了哪些行动?
              (2)导致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图三和图四说明针对国际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与建国初相比,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变化?
            • 4.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下表中的A、B、C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问题: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
            • 5.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就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双向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表)   
              建交顺序国名建交日期
              1苏联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1949年10月6日
              5朝鲜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10月6日
              7波兰1949年10月7日
              8蒙古1949年10月16日
              9东德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1949年11月23日
              材料二  1970至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表)
              国家建交时间
              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
              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
              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
              冰岛1971年12月8日
              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
              英国1972年3月13日
              荷兰1972年5月18日
              西德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1972年12月22日
              (1)材料一反映出建国初期中国采取什么外交原则?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与中国建交国家与前相比有何变化?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据所学知识指出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如图所示,图示反映的是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

              (3)材料三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有什么新特点?新时期中国外交还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试举两例。
            • 6. 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 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 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 7. “握手”是表现友好的基本礼仪。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握手”的内涵更加丰富。下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握手”对象,据此并结合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体现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执行这一外交方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这次“握手”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图3反映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
            • 8. 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对此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 9. 国家的外事活动是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材料二:

              材料三: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问题:
              (1)文中的“礼物”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当时外交的特点。
              (2)材料二所反映了什么外交政策或原则?并指出其提出的背景和特点?
              (3)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 10.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