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3——1956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开展土地改革    
              D、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 2.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 3. 某村依法定程序对村委会主任进行海选,贯彻村民自治、村官民选、村事民管,从而使干群关系融洽,经济在稳定中迅速发展。有人认为“这种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步的体现,是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观点
              [     ]

              A.正确,对村委会进行海选是基层民主选举
              B.错误,将村委会主任选举与人大代表选举混为一谈
              C.正确,村委会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进行海选体现了广泛的民主
              D.错误,对村委会主任的海选不是基层民主选举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但后来,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材料二: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既创造环境,又在直接创造财富;新的时代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6年、1960——1964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建国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③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④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 6.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是
              [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扩展基层民主选举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做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8. 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9. 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D.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 10.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二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