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认同体现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和情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出处 《尚书》 《诗经》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
              解释 意即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这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意即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意即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这是已知的“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周时期为什么将天子所在的京师地区称为“中国”。从史料的角度说说“何尊”的价值。
              材料二
              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严复《辟韩》(1895)(2)依据材料,概括严复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辟韩》文章发表的背景。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节选(3)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54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民主政权应当在政策上和阶级实质上,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一切拥护抗日统一战线、不投降、不反共、不倒退的人都应当吸收其代表加入政权……而是以工农小资产阶级为主,同时又不拒绝进步的中产阶级分子及进步士绅参加的政权。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1940年)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第十二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政权建设的原则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和精神。1954年宪法在新中国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形式、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和国家权力分配角度,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2)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

              抚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材料二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 6.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批评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做法?这表明苏格拉底已认识到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材料二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4)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 8.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告诉我们、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容易孚致政治上的腐败。唯有分权,才能使民主权利不致流于形式。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确实难能可贵。

                                                         ——贾科、刘树利《谈雅典的民主与法制》

              材料二  托克维尔将它评为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并且解释说:“看到一个伟大民族在立法者通知他们政府的车轮已经停止运转后,仍能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进行自省,深入检查故障的原因,足足用了几年时间去寻找医治办法,而在找到医治办法时又能不流一滴泪、不流一滴血地自愿服从它,倒使人们觉得这是社会历史上的一件新事。”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袁法之比较》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的宪法草案时指出:“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行的就不写。”“这个宪法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

                                               ----张件涛《“三代领导集体”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的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指的是什么,并论证托克维尔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原则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你以材料图示为参照,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示意图(含示意图主题名称),并结合史实对你的示意图进行说明。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北京市档案馆

              材料二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