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  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  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 3. 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计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两枚货币。


              材料二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这两枚货币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材料三 “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摘自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谈谈应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以“20世纪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请你代他们写一篇内容提要。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词语: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②紧扣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宇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女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对女工权益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女工大概出现于1861年。这年的5月,上海首家机器缫丝厂——怡和丝厂建成……最初是雇佣有经验的中国男工,工资每天300铜板(约0.27美元)。厂方很快发现女工是最经济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劳动力来源,于是陆续辞退男工。同年7月,该厂已雇佣25名女缫丝工,工资每天100铜板。
              ——李帝《近代中国女工的产生及婚姻家庭生活概况》

              材料二 女工们一天工作十三小时以上是非常普通的,而微薄的收入都被占有女孩子的承包商赚去了。他买一个女孩子花三四十块银元,而在三年的合同期间,他希望从每个奴隶身上赚到二百元左右。在这期间,他让她们住在拥挤的宿舍里,给她们吃的是腐败的食物,还要看住她们不让逃走;如果走失了一个女孩子,他得赔六块钱给工厂。
              材料三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草案)》完成。其中规定:女工怀孕后,应实行生育前的定期检查……所费时间,以工作时间论。1960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同提交的《关于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工,给以工间休息,有条件的,还应该不让她们做夜班。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3年11月,卫生部颁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
              ——潘锦棠《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的沿革》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女工的工作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女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特点。从民主政治发展角度,简要分析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在新中国不断得到推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评价新中国在解决女工问题上的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民主与法制萌芽于古代,在近现代历史上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回答以下问题。 
              雅典民主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首先,它完全排除了妇女。 进一步来说,它也没有扩及到全部居民,仅仅局限于公民阶级。……然而,在这 一范围内,或许有理由说,雅典民主比其现代形式运用得更充分。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一年……就其是直接的而非代议制的这一事实而论,雅典民主也不同于当代的理想。既然雅典人时被少数声 名显赫的人统治不感兴趣,由所有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就差不多每周都开会对所有重大决定进行投票表决。
              ——P·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上卷)

              (1)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各个方面权利的分立、制约与平衡。
              (2)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经曲折,不断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