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 2.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家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 4.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雍正帝曾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年21.826.152.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 6.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 7.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  )
              ①人民公社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家庭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 8.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多次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图1)

              材料三(图2、图3)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图2到图3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趋势?
            • 9. 1957年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国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1950一2000年我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百分比 11.2 19.7 17.4 19.4 26.235.7
              表1反映了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