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2.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公社化之初,在一些地方的公社中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把公社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单位,公社可以统一指挥调动。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改变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材料三 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发展,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各地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2010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综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一摘引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1)指出毛泽东所说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在工业化道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第六、第七大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在农、轻、重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有何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评价这一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出现这一建设热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良性互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建设的盲目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决策,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
            • 6.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C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1)“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下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依据材料二概况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章作者极力推崇“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不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9.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     ]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D.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 10. 下图漫画的标题为“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D、“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