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3分)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1979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4分)

              (4)综上所述,从先进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哪些?(2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到: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却把这儿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材料三 1956年3月 31 日 安徽省私营工业中,实行公私合营的已达到全省10 人以上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1%;10 人以下的私营工业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私营商业中,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达到私营商业总户数的76.9%。私营交通运输业中,汽车、轮船已全部公私合营。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划资本家7241 人,其中工业资本家及其代理人3506 人。对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工商业联合委员会的567 人。由于缺乏经验,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曾发生盲目并厂并店、实行固定工资、不适当地改变原来某些经营制度等混乱现象。

              材料四 1985年2月4 日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搞活企业主要面向内部,向经营型、开拓型转变,在企业内部继续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扩大横向经济联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分析他们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4分)分别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的认识。(4分)

              (3)根据材料三,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3分)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 3.

              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

              占工业总产值和比重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80年

               

               

              0.02%

              0.48%

              1998年

              28.5%

              38.3%

              18.9%

              19.9%

               

              A.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D.公有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 4.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  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  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4分)并说明“不变”的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指出 “变”的具体措施。(3分)

               

            • 5.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6.

              (25分)“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

              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

              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

              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4分)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6分)

               

            • 7.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4分)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4分)

               

            • 8.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

              2014年3月23日河北新闻网报道:京津冀一体化首枚棋子落定,中关村将牵头建立一条“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以下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1980年,曾到美国硅谷考察的中科院里最年轻的研究员陈春先,“偷偷”成立了一家全新的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1983年,陈春先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明确支持,在其示范效应下,到1984年,以四通为代表的大批民营科技公司成立,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规模。

              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特别是洋品牌开始抢滩中国,大多数从事“搬箱子”生意的科技贸易企业没落了,打造自己品牌的联想、方正等企业开始扬威市场。

              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关村成为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9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明确中关村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崛起的国内外因素。(8分)

               

            • 9.

              青岛啤酒是1903年创建的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名牌厂商,1976年在深圳库存的4万多箱啤酒中,发生爆炸的竟有2万多箱,1978年,青啤出口到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

              A.体制僵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失去出口市场
              C.企业发展缺乏先进科学技术
              D.企业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 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