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子等。这主要反映出(  )
              A.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2. 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
              A.中山装
              B.马褂
              C.长袍
              D.绿军装
            • 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间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6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4分)

               

            • 4. 如图是某收藏者收藏的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书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婚姻呈现守旧特点
              B.社会风俗呈现中西合璧趋向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民俗
              D.国共对峙对民俗有巨大影响
            • 5. 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
              ①返璞归真的文化现象       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服饰受政治生活的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6.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有为“请断发易服”与中华民国政府“剪辫法令”的目的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说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意义。
            • 7. 为了使学习历史更富有趣味性,我们可以试着飞越时空重建历史。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杭州,下列情况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中国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举办婚礼
              B.长袍马褂是男子的通常服饰
              C.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D.改良的旗袍成为女性普遍的日常着装
            • 8.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9.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是(  )

              A.当地已殖民地化
              B.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C.教育成就显著
              D.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 10.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