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
              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 2. 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

              ①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②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  ③中国古代具有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传统   ④明清时期的农书是历代最多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材料四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2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转型起了什么作用?(6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4分)
            • 5. 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小题目命制不适宜的是
              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C.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D.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 6.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
              项目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新全球史》指出:“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可是到了明朝早期,科技革新的速度放缓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是 (  )
              A.政府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革新
              B.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来源
              C.八股取士造成科技人才配置严重失当
              D.中国古代传统科技观念重经验轻创新
            • 8. 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 (  )
              A.《授时历》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9. 道教被国外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能佐证该观点的发明是 (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火药                           
              D.指南针
            • 10.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法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  )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