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学术问题上可以百家争鸣
              B.文艺创作上应该百花齐放
              C.艺术创作要坚持党的领导
              D.文学创作服务于政治宣传
            • 2. 1958年3月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这反映出(  )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 3. 对党的 “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
              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
              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
            • 4. 1956年,著名作家茅盾说:“文艺创作问题的讨论,最近几个月来相当活跃,活跃的特征,在于出现了不同意见,在于企图对那些已经被认为作了结论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材料中的“活跃”局面(  )
              A.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B.是“双百”方针促进的结果
              C.说明了“左”倾文艺思想盛行
              D.反映了文艺创作大众化倾向
            • 5. 1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B.苏联的帮助和支持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提出
            • 6. 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1959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发表了《马寅初人口论的反动本质》一文,开始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但同时“马寅初的文章,根据他的要求,也在本期同时发表。”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B.当时马寅初还有在学术上的言论自由
              C.马寅初《新人口论》被证明是伪科学
              D.“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学术批判过火
            • 7.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8. “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文艺的兴衰与政治环境变化有关
              D.文艺根植于人们生活
            • 9.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昆曲艺术的高雅
            • 10.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