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荣获若贝尔文学奖,30年后中国作家莫言以相同风格的作品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两人作品的共同风格是

              A.展示了思辨与逻辑
              B.直面社会与生活
              C.穿梭于想象与真实
              D.崇尚理性与科学
            • 2.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 3.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据此可知《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可能属于哪一流派?(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无产阶级文学
              D.现代主义
            • 4.

              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

              A.社会主义垄断倾向明显
              B.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
              C.浪漫主义色彩比较突出
              D.民族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 5.

              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 6. 二战后物质文明的高度膨胀反而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极度空虚,那些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面对茫茫宇宙大声询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反映在文学领域便产生了(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 7. 索尔·贝娄曾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式,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这体现下列哪一流派思想
              A.新古典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 8. “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9. “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这类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理想主义
              D.现代主义
            • 10. 毛泽东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为默片《摩登时代》的剧照,这是卓别林有感于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而作。剧中卓别林饰演工业社会中的一名不幸的工人,曾在街头搭救一名偷面包的流浪女。他身无分文,被迫故意犯罪以便被送进监狱,并从此几进几出。流浪女因歌舞天赋而成了红星,引荐他出狱后去工作,他一鸣惊人。但好景不长,两人再度出逃,亡命天涯,此片摄于1935年。 


              材料二 下图为电影《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阿Q正传》,鲁迅作,1921年发表。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贫如洗,但靠着“精神胜利法”的麻醉而怡然自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也开始神往于革命,但却遭假洋鬼子斥骂。不久,因赵秀才诬告,阿Q被当作抢劫犯枪毙。小说揭示了贫苦农民的落后和愚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在这种现实中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达了作者要“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这种“国民性”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思想观点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文学艺术作品的源泉都是社会现实,二者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