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梭伦、亚历山大二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材料:
              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日本大陆政策史》

              请回答:
              (1)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根据材料具体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面临相同的机遇,但是其发展轨迹却有很大差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6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引自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三: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同治帝)光(光绪帝)中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150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虽发生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引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正在开展哪一场改革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160年前,中国……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消费品打败”又有什么含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却未能抓住,其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近现代中日两国的崛起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才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光绪皇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国家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维新派主张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式,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器用之本。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四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