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爱新觉罗•善者,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有自由思想的亲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者任民政部尚书,开始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
              善者对报纸、著作权、出版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一些律令条文,如《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对报馆和报纸的一些事项作了重要的规定,要求报纸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国体、妨碍治安、败坏风俗等方面内容。善者认识到自治的重要性,觉得“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之根本特人民之有自治智识“,并致力于筹备自治事务。他着手组建京师地方议事会董事会。宣统三年(1911),在京城投票选举京师董事会成员。另外,善者在京师市政建设方面还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他为京城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路,并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大戏园子、旅店、商店装上了电话;他积极推广西洋新式马车;对京师的公共卫生也进行了一番整治,建立起了第一批公共厕所;还掌管着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支消防队。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者开设“文明茶园“戏院,取消了女子不能到戏院看戏的戒律。
                                                               一一摘编自孙燕京《善者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善蓄的新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蓄的新政措施。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表1、表2提取两项不同学制下课程设置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
              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熵菜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的原因。
            • 5.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科目与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二  1999年6日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8年小学净入学率已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为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至2.58%。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大学堂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赴美幼童在美学习期间“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间,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数批留学生共计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中册)
              材料二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日本政府采取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学路途近、交通方便、文字习俗相似等,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留日学生从1901年的200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4年2400 多人,1905-1906年8000多人。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的变化。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 8. 材料  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
            • 9. 材料一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是真诚的,那种指责宪政改革不真诚和拖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站不住脚的,只是代表了革命党人和一部分激进的立宪派人士的意见……作为一场“传统内的改革”,清政府所认可的宪政概念含有维护过去的传统和王朝统治的企图,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个相信自己还有足够的权威“钦定”宪法和国会的王朝来说,维护自身权力的企图自然是其最本质的目的。
              --梅恩伯格《中国立宪政府的出现1905--1908》
              材料二  然而,当时中国立宪派士绅精荚们,为了仿效日本的“立宪”。却走到英国式的“民定立宪”模式上去了。这是一种分权化的、用宪法限制王朝政府权力的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清末激进立宪派士绅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立宪可以致国家于富强之途,要立宪,就要学英国,因为英国自下而上的民定宪政,才是货真价实的立宪。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廷与立宪派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5年宪政运动骤然高涨的直接原因及清末宪政改革的实施效果。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专制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专制改良措施,其落后性与反动性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抵制革命。然而,其政治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性。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同年,清政府
              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政治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
              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
              1907年将考察政治馆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
              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集会、
              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
              1909年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
              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
              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1910年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
              开国会案,速设内阁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
              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1911年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
              阁”。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
              (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