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此材料反映出康有为思想有何特点
              [     ]

              A.复兴儒学,促进文明进步          
              B.完全否定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C.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  
              D.批判传统儒学,肯定民主科学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令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指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政变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源于哪部著作?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一一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材料三 20多年前,“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二):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所说的“民国初形成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真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次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鈞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页。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