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 “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威胁才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

              政策的。”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2. 世界主要大国的态度、行为对二战爆发和结束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活动最终打破了20世纪20年代使世界远离暴力的国际合作框架。它们被称为“修正主义国家”,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修正或推翻了一战后和平的条款。为了扩大全球影响,修正主义国家重整军备,占领那些对它们来说必须征服的至关重要的地区。同盟国默认这些修正主义国家最初的侵略行动。——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世界上90%的人的和平、自由和安全,受到了其余10%的人们的危害,他们正在威胁着要打碎国际秩序和法律。愿意生活在法律之下以及根据若干世纪以来用普遍所接受的道德标准来生活的那90%的人们,一定能而且必须找到使他们的愿望得到实现的途径……”。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著名的芝加哥“防疫”演说

              下列是美国社会对“防疫”演说的反应:

              《华尔街日报》直截了当地警告罗斯福:“总统,停止煽动战争!”

              《商业周刊》认为罗斯福是在“煽起日本人进行军事报复。……防疫意味着战争”。

              劳联作出决议:“美国工人拒绝卷入欧洲战争或亚洲战争中去。”

              商界提醒罗斯福:“美国对中国的一年贸易额,还抵不上美国与日本打一个星期仗的战争费用”。

              和平主义者发起了一个征集2500万人签名的“使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运动。

              ………

              1941 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落下第一颗炸弹。事后,史汀生(时任美国陆军部长)说:“自我束缚的巨人得到了自由。”

              材料三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

              (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0年代“修正主义国家”分别在欧、亚、非的军事行动。并指出“同盟国”的对策。

              (2)依据材料二归纳哪些因素限制了“巨人的自由”?并结合所学,概括“巨人的自由”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德黑兰会议对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重要贡献。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像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4年后的战争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的欧洲政治格局与1914年的欧洲有何不同?威尔逊和列宁给欧洲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指导?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进程的主要事件。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