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7年之所以成为至关重要一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战争开始的最初两年,美国致力于解决经济不景气问题,数以千计的企业破产,失业率达到15%。经济的复苏依赖于战争物资的出售,尤其是英国对军需品的购买。由于美国公司向协约国出售了大量的供给品,坚持中立看起来是虚伪的。随着战争的继续,协约国向美国银行大量借款,也使一些美国人相信协约国的胜利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到1917年春,协约国已经穷尽了他们偿还美国提供的供应。因此,协约国取胜及偿还战争借款的能力只有通过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实现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

              ——埃德蒙·伯克(英国近代政治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个一战的例子论证埃德蒙·伯克的观点。

            • 2.

              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国的本意来讲,如能同交战双方保持和扩大贸易关系当然更为理想。但是由于英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同中欧列强发展贸易的美国商人不仅要冒货物被英国军舰借故没收的风险,而且有被协约国开入黑名单而拒绝做生意的危险。因此,美国不顾德国的一再抗议, “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随着美国与英法贸易的不断增长,大量军需品运往协约国,美德关系的阴影迅速地扩大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指出使美国“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初期使美国“决心保持中立”的原因。指出二战初期“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具体史实。列举美国向“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的措施。(举3例)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初期,中国国内反对参加一战派认为,中国参战只会充当列强之间争夺利益的牺牲品。主张参加一战派认为,德国必败,中国如果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则战后就可凭借战胜国的地位废除战败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早在中国尚处于中立时期,北洋政府即有意为协约国助力。为了不损伤中国的中立国地位,北洋政府的有识之士想出了“以工代兵”的方略,英国政府一开始对招募华工并不热心,但随着战局的发展,英国政府也开始效仿法国政府在华北地区招募华工。华工参加一战对协约国最终得胜利功不可没。14万青壮年尽管没有直接参战,但是他们的出现相当于为英法两国节省了14万劳动力,使14万英法青年可以走向战场。战后由于中国未从中获得应有之权益,国内爆发五四运动,从而深刻的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大量华工在西方熏陶了西方文明,归国后对于启迪国人智慧,提高国民素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根据材料,分析北洋政府实行“以工代兵”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化工参加一战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材料四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4)材料四中的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 

              材料五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六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5)据材料六,你如何理解材料五的内容?

              (6)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 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的费用,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2分)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2分)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是什么?(4分)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宣布参战,加入以法、英、俄为首的协约国。战争结果,协约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站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同盟国”一方重要成员,而且是反法西斯的“战时四强”之一。战争结果,同盟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又“站对”了。但这次“站对”与第一次“站对”非常不同,甚至可以说有本质不同。第一次,仅是胜负意义上的“对”,而无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而第二次“对”,不仅有胜负意义上的“对”,更有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

                                     ——摘编自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简要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成功地跻身战胜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实质性的差别。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叉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保障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 8.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 中国因为日本也是协约国,所以一直不愿加入其中去反对德国。英法俄却一直希望中国的参与。“大战”初期,中国以参战作为让我们承认袁世凯当皇帝的条件,但由于日本人反对,没有成功。日本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一来仇恨袁世凯,二来担心中国加入后就会受到协约国的保护。如果中国组织起精良的军队参战,如果四万万人在经济上取得独立,那么日本决不能漠然处之。因此,三国的提议只能作罢。

              中国对于“大战”的胜利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即便有也少得可怜。在和会上,英、法因为与日本有密约不能不支持日本,威尔逊总统为了他的国际联盟计划得以成功,也对日本让步。《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放弃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和特权,并转让给日本。”这件事太不公平,所以尽管威尔逊总统给予了承认,但参议院却不批准此条约。美国的舆论监督使政府在山东问题上不敢动摇让步,华盛顿会议上,中日双方都同意接受英美的联合调停,日本将山东归还中国。

              ——摘编自(英)罗素《中国问题》

              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战”初期日本反对中国参战的原因。



              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国在山东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及实质,山东的得失过程对处理国际争端问题上有何启示?

            • 9.

              材料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 10.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叉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保障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