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 2.

              【加试题】2016年8月,奥运会在南美洲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奥运圣火为什么要先去奥林匹亚遗址点燃,再加以传递?并简要说明奥林匹亚遗址在古希腊的主要功能。




              材料二 回顾1896年首届奥运会以来的现代奥运会历史,也有不幸的一面:有第5(柏林)、12(东京)、13(伦敦)三届奥运会被迫停办(仍计入届次);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发生了由美国倡议、61个国家加入的奥运史上最大“抵制事件”,抗议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为此,前苏联纠集其东欧盟友在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以安全问题为由回敬了美国。

                 ——新华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年份的重大事件,分别扼要分析三届奥运会停办、两届奥运会受“抵制”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简述现代奥运会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价值。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开罗宣言》发表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 4. 奥斯维辛集中营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欧洲各地来的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被押解到奥斯威辛一比肯奥死亡营。……到达后即被谋杀的人数大大高于作为囚犯送到集中营去的妇女和男人的数字。据美国历史学家劳尔一希尔贝格推测,在奥斯威辛一比肯奥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材料二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隶,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
              材料三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说明其实施暴行的理论根源。
              (2)1947年,波兰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符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哪些标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记者所述言论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勃兰特下跪这一事件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像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4年后的战争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的欧洲政治格局与1914年的欧洲有何不同?威尔逊和列宁给欧洲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指导?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进程的主要事件。

            • 6.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一一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法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英、法、意正在做什么?德、意、奥间更紧密的联系预示了什么?(4分)
            • 7.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8分)
              (2)在材料二中,英美报纸为何把斯大林格勒战役比成凡尔登战役?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有性质的不同”?(7分)
            • 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译)(1945年8月15日)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天皇对二战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6分)
            • 9.
              【题文】材料一 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队,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民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两年以后,当德国军队违反条约而大举侵入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仍然认为他背着到莫斯科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而同希特勒进行的这笔五恶的交易是有理的.1941年7月3日他在对苏联人民的广播中自吹自擂地说:“我们保证了我国获得一年半的和平及准备自己的力量来回击敌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国敢于胃险违反条约来进犯我国的话,因此这毫无提义,是我们底了,而法西斯德国输了。”
              材料四 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毫无疑问,完全有理由可以遮责193.9年8月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即《苏德互不慢犯条约》),在我国该条约的非道德性质得到了单一的议会评价……(但是)就此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扣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的扳机’并不准确,因为之前一年法国和英国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著名的绥靖条约,,使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同盈的所有希望全部破灭.况且,当时的苏联外交界完全有理由认为,拒绝德国提出的签署互不俊犯条约的建议至少是不理智的。”
              ――2009年8月31日俄罗斯《晨报》
              (3)斯大林和普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有何异同?(5分)
              材料五 1945年9月2日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最大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五星上将、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双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我们体验了失致的病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底得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
              (4)针对材料五中麦克阿瑟对二战的反思和认识。举一典型事例说明二战后美国并未真正做到“不能走回头路”。(2分)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宣布参战,加入以法、英、俄为首的协约国。战争结果,协约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站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同盟国”一方重要成员,而且是反法西斯的“战时四强”之一。战争结果,同盟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又“站对”了。但这次“站对”与第一次“站对”非常不同,甚至可以说有本质不同。第一次,仅是胜负意义上的“对”,而无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而第二次“对”,不仅有胜负意义上的“对”,更有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

                                     ——摘编自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简要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成功地跻身战胜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实质性的差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