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耳目股肱,寄于卿辈。”“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
              材料二:唐太宗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定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怀柔政策”的主要表现。唐太宗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 3. 《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     ]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上曰:“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
              ——摘编自《旧唐书》

              材料二 “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濒岁涣解之恩膏。朕之益蠲(蠲免税赋)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特此经筹之有素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材料一中,戴胄建议唐太宗采取什么措施?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年间能做到“无国计不足之虑”的原因。比较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和康熙帝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日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日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闻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城。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的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罕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嘹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 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     ]

              A.“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问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9.
              史载:“贞观十四年……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这件事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唐太宗爱惜人才虚怀若谷
              B.封建皇权的绝对权威
              C.皇家礼仪的繁文冗节
              D.贞观年间激烈的宫廷斗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