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 l772年)台海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海事宜称:“津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 据统计,台海归统时约有人口 20 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 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风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 36 人、训导 23 人,台清县儒学教谕 36人、训导 25 人,风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 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海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照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小红对研究康熙帝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收集资料之后进行了整理,制作了这样一个表格,据此判断她的研究主题是


              [     ]


              A、民族团结的推动者康熙帝
              B、国家主权的维护者康熙帝
              C、国家海防的守卫者康熙帝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 5. 康熙即位时,清王朝面临的严峻形势有
              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
              ③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④北部的突厥势力十分强大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五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旆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领略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五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弱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淅、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失国之本,农业之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根据材料五,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所示战役是

              战役示意图

              [     ]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     ]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 10.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