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戊戌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1分)其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经济危害最严重的是什么措施?(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4)为了实现材料四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2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             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 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 民所当汲汲者也!”“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 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 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 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 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 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所以, 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来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依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
              根据材料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6分)
            • 4. 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孔子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史诗电影《孔子》2010年1月14日在京举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典礼,获得好评。电影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化的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2009年7月14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逝世。季老热
              爱儒学,它曾建议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材料三
                        
              袁世凯祭孔                 民国元年一幅春联
              材料四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打倒孔家店”                                        ——吴虞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季羡林教授说“将孔子抬出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5分)
              (2)材料三的对联和图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什么问题?(4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