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A.工人阶级力量较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 3. 56、马克思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指明了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标志着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这篇文章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国家与革命》
              D.《导言》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历史表明我们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式,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应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是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 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 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1分)

              (2) 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3分)

              (3) 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2分)由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

                 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分)

              (4) 从恩格斯的修正到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 5.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
              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工人运动的兴起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卓越贡献
            • 6.

              恩格斯曾定义:“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通常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家糊口的限度。”马克思也曾说:“这是一个只能用统计来判断的问题,就我们研究的目的来说,对此也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探讨。”在此表明马、恩特别强调“小农”这一概念

              A.土地性质的确定性
              B.土地数量的规定性
              C.分散性与封闭性
              D.质与量的有机统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