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  19世纪中期的上海县城和租界图     图二20世纪初期的上海地铁规划图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一和图二中上海政治和经济的变迁加以说明。

               

            • 3.

              (28分)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  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 Glahn的估讦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1/30。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1)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1800—1838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6分)

              (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二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8分)

              (4)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新增面额50元、100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上述货币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6分)

               

            • 4.

              下图反映出中国

              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④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清朝乾隆以来迅速飙升的人口增长使中国人口在进入近代之前达到了4.3亿的最高记录;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这种人口优势不仅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反而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人们被迫背井离乡,迁移成为一条谋生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以荚、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黑奴贸易废除后,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十分昂贵,贩卖华工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就这样,大量中国人口就被列强和商人以招募劳工的形式贩卖到欧、美、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的几乎所有不平等条约中都包括了赋予外国在华招募工人的权利这一项内容,从而把西方列强在华招募、掠夺劳工的行为合法化。1893年,清朝政府正式废除了延续了200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并设立领事专职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突飞猛进的近代航海技术最终将中国人带到了陌生而遥远的异国他乡。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再次掀起新的较大规模移民潮。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内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纠正了对“海外关系”的许多错误认识,广大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对外开放、对外联系的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之中蕴藏着经济和智慧的潜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自我封闭难以发展,中国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的知识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70年代后期,中国与长期敌对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放宽了移民政策,尤其是向发达国家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为新移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移民突破了他们祖先的行业取向,涉足于居住国的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人崭露头角,成为本行业的精英。长期以来,华人移民大多数已融于当地社会,成为居住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参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事务,其地位大有提高。……大陆新移民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大陆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一种标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海外移民高潮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中国移民高潮的新变化,(6分)说明现代中国移民高潮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

               

            • 6.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