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 2.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如图所示可以作为研究当时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 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文献不能为所研究内容提供依据的是(  )
              A.《史记》--春秋的社会经济
              B.《资治通鉴》--西周的礼乐制度
              C.《历史》--希波战争的情景
              D.《荷马史诗》--古代希腊的早期社会
            • 4. 日本《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该段史料可作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确有其事的(  )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口述史料
              D.实物材料
            • 5.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 6.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  )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
              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 7. 据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之一格罗夫斯回忆:按计划,美国准备投掷3枚原子弹,小仓是第二目标。因天气原因都投到了长崎,一颗没有爆炸,后神秘失踪。若从史学角度看,该材料(  )
              A.揭露了原子弹投放的历史真相
              B.孤证不立,还需其它史料互证
              C.是亲历者回忆,材料真实可信
              D.说明了历史阐释常受制于政治
            • 8. 曾侯乙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品。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该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都很明确,为东周考古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在这个巨大的古墓里,一共埋藏了一万五千多件随葬品,除了乐器、兵器和礼器外,还有许多生活用品,其中青铜器具就有10吨重。在青铜礼器中,有一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
              材料二: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一套64件青铜编钟,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千多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至今仍能演奏。
              材料三: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邻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以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7期(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可以佐证周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像曾侯乙墓中的诸侯僭越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查阅哪些文献材料?
            • 9.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 10.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中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在此想要说明的是(  )
              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能客观地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