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完全否定了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历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 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3. 近日,研究者陈景元重申了他坚持四十年的看法,“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芈月”,这一观点引起各方热议。有学者指出“历史上早就有定论的事情,讨论没有任何意义”。对此,史学研究应遵循(  )
              A.考古资料是唯一证据
              B.专家观点是主要依据
              C.史学争鸣是必要途径
              D.小心求证是重要手段
            • 4.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5.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
              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
              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现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 7. 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较为适当的是(  )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 8. 抗战宣传画

              请问:
              (1)你从该宣传画中读出哪些历史信息?依据分别是什么?
              (2)如要核实你对该画认识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至少写出4个)
            • 9.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本文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  )
              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
              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
            • 10.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