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经、天竺等地的贝叶经等,均是稀世之宝。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7000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西藏风物志》

              材料二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初名总制院,1264年设立,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宣政院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宣政院长官有帝师(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吐蕃管理的特点。并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

            • 2.

              【加试题】如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突出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风貌
              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
              C.是专制主义政权在文化上的反映
              D.能基本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 3.

              【加试题】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骄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时它是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有时却演变为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与零星散落的烽火墩台。……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展现了线的力量与韵律。无数垛口重复而有节奏,竖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尽显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感。

                                    ——屈琳《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视觉艺术表现特征》


              材料三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


              材料四





              (1)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长城建筑遵循的原则。






              (2)材料二提到了哪些长城建筑的组成部分?并分别指出其军事功能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的理由。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述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 4.

              【加试题】整座布达拉宫,浑然一体,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布达拉宫具有汉族建筑特色是

              A.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有致
              B.采用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
              C.殿内的木结构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
              D.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
            • 5.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他曾经当过十二七天的皇帝,宣帝时被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馨、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6.

              【加试题】读下图。这件反映中国青铜铸造超高工艺水平的国宝级文物曾被称为司母戊鼎,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最新展出时却被专家命名为后母戊鼎。导致这一名称变化的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应当是

              A.对文物的解释应当与时俱进
              B.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形成了新认识
              C.原先的命名是没有依据的
              D.原先的命名者不够权威
            • 7.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 8. 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下面图片是历经战乱与破坏后留下的建筑物残迹。它记录着列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破坏这座建筑物的主要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某一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中国古代皇权至上
              B.立宪君主地位尊贵
              C.平民领袖平实民主
              D.中外建筑政治文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