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 2.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
              A.体现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推动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农村的传统产业结构
              D.形成完备的灌溉体系
            • 3. 李根蟠在《翻车与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文指出:“(两宋)水车、尤其是龙骨车的推广是圩田发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区稻麦复种的前提之一。龙骨车、圩田、稻麦复种三者是紧密相连的,而在这三者的发展中,龙骨车的发展是领先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精耕细作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基础
              B.科技进步大大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C.耕作技术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D.水利设施是农技改进的重中之重
            • 4. 唐代徐来军的《调笑令》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描绘的情景反映的生产工具是
              (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 5.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列史实出现最早的是(  )
              A.内阁、都察院、风力水车
              B.政事堂、御史台、高转筒车
              C.枢密院、土司、木活字
              D.中书门下、三司使、以煤冶铁
            • 6. 老子《道德经•道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下列文化现象,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7. 公元前3世纪,我国引湘入漓、北水南调的重大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 8.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9. 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关中是秦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于是在关中地区开凿了郑国渠。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粮食的主要供给地。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在关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兴建水利的高潮,穿凿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到了唐朝,由于唐都长安人口急剧增加,缺粮问题远比汉朝严重。对唐政府来说,迫切地期望增加关中粮食的产量。唐时的关中与西汉一样,形成了又一次修建水利的高潮。宋、元、明、清四代,关中的政治地位下降,政府不像汉、唐两代那样大力建设这里的水利,再加上泥沙的淤积越来越严重,关中水浇地的面积在逐渐缩小。
              --摘编自李令福《关中水利开发与环
              依据材料,概括说明关中地区水利设施兴废的原因。
            • 10.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