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人物,对其思想的解读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孔子在上述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材料二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远方的礼物),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遥远的地方)……
              --李世民诗
                  材料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三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任何有一丁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看到,它(指“坚持真理”)已经让亿万印度民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赋予他们个性、力量和自信--没有这些,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变革都无法得以展开……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尼赫鲁自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政策?此政策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拿破仑“把法律编集成典”的措施具体指什么?此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 3.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4.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只能用四佾的季氏,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此言论反映了孔子的(  )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 5.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 7.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8.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 9.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体现了他主张(  )
              A.仁者爱人,社会稳定
              B.民贵君轻,长治久安
              C.以德治民,君民共乐
              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
            • 10.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
              A.克己复礼
              B.民为贵,君为轻
              C.正君心以立纪纲
              D.天下为主,君为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