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服饰作为一门即古老又现代的实用性艺术,总是在不同背景的思想、文化、习俗的碰撞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上基本属于同一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服饰体现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试解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六合一统帽

              平定四方巾

              材料二 

              明代服饰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因而具有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谦谦君子”成为着装的风范。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

              材料三

              毛里披风、紧身裤袜、绣花衬衫

              貂皮里黑丝绒外衣,带切口装饰的上衣及短裤

              拉夫领、带切口及肩饰的上衣、肩夹绸裤

              黑色丝绒外衣,配有小包和镜子的锦缎衣裤

              腰间带有轮状褶肩的塔夫绸裙,金属丝支撑的扇形带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帽饰体系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是什么时期由谁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一元文化”指的什么文化?材料二中强调服饰的一致和整体意识,符合“一元文化”中的什么社会规范?这种规范的提出是什么时期兴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一元文化”在明末清初曾引起一些思想家的巨大反响,请列举三人?他们对“一元文化”的贡献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文艺复兴中服饰的特点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具体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材料一、二、三的对比,你如何评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将阴阳五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3.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4. 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
              [     ]

              A、中央机构
              B、思想控制
              C、皇帝权力
              D、地方体制
            • 5. “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

              A.朱熹
              B.顾炎武
              C.董仲舒
              D.程颐
            • 6.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
              [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7. 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     ]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顾炎武

          • 8. 董仲舒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

            A、本质完全相同
            B、本质完全不同
            C、继承和发展
            D、小部分的调整
          • 9. 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     ]

            A、克己复礼
            B、“三教合归儒”
            C、 君权神授
            D、人无有不善
          • 1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
            [     ]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
            C.“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