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好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A                    B                  C                   D

               

            • 2.

              忠与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忠孝一体,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3.

              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
            • 4.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6分)

               

            • 6.

              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
            • 7.

              (26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9分)

               

            • 8.

              “割断人神之间的脐带以后,人类本身、氏族本身的自然血缘关系便成为压倒的因素。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古代血族关系的遗存,到这时便以完整、严格的制度形式得到强化和巩固,并流播后世,影响深远。”材料中的“制度”主要盛行于

              A.原始社会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9.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

               

            • 10.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