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琅玡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2)分析材料二中“棘手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如何发展?用史实说明这一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 2.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
            • 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

            • 6. 古往今来,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和图二

              (1)请写出材料一的两示意图分别体现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这两种政治体制的成因。
                  材料二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四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6)综合上述,简要阐释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
            • 7.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材料三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迫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国歌所称“东亚开化中华早”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突出特点?为保证民主的实施,伯里克利时期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材料二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材料四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 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4)依据材料四,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材料五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运用材料五的方法,分析材料四中的现象。

            • 9. 33.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如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三的这两个国家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请从国家元首的产生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地位和关系分析二者的不同?

            • 10.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2)试分析 “拆卸”时期的国内背景。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和“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分别指什么?(6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