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产重混乱和舞弊现象。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巨的常务次官,主持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更选而更迭,“改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由此开始,文官制度也因此而奠定雏形。1853年,从东印度公司开始的通过公开考试来录用职员的办法逐步在政府各部推广,建立了官职考试补缺制度。这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基本形成。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枢密院令,确定了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英国公务员制度因此而正式诞生。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以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政治理念为基础,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绪法》、 《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珠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l月出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背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史学家为说明综合国力的变化状况,引用了如下公式:

              综合国力=社会环境×(政策或制度十社会思想十劳动力十劳动工具)。这一公式表明,社会环境具有乘法效应,他能放大其他要素的作用。请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综合国力和公式中的2个以上(包含2个)要素进行探讨论证。)

            • 4.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在评论唐太宗(  )
              A.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完善科举制度
              D.制定《唐律》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兴则国兴。

              材料一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

              材料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概括其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 6.

              小王喜欢看有关历史的电视剧,她从中获取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主持编撰《四库全书》。

              ③唐太宗:从谏如流,三分相权,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④明成祖:设置内阁,加强皇权,迁都北京。

              小王对以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史实相符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这个由不断改革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又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跳跃、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量。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统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 8.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倍受关注.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
              文物 结论
              A 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 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B 出土200万枚五铢钱 当时江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 墓中金饼题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墓主可能是刘贺
              D 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 墓主可能是汉朝皇帝
              A.A
              B.B
              C.C
              D.D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网络。
              公元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
                  材料三“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
              “夫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
              --摘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监察机构与官员设置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监察制度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重要启示?
            • 10. 15.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唐太宗旨意有利于(  )

              A.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
              B.健全中央监察机制

              C.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
              D.减少中央决策失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