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秋•定州市校级期末)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 2. 汉代察举制注重德行和才能选纳贤才;魏晋九品中正制靠德才与门第“计资定品”,隋唐科举制按年开科,不受私家经济限制,全国统一公开竞选。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有利于消融社会阶级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通典卷•十三•选举》
              材料二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审举》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秦国选举人才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选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 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 5.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更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的。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下面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摘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选取人才的价值标准,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末此次科举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人才观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 6. 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君子》
              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
            • 7.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察举制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A.田强调门弟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一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一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酃、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
              (3)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 9.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B.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端于中央政府文武职官分野体制的建立,定型于秦汉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衰败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几乎蕴涵了现代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官制建构,特别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于我们当前深化人事行政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梁仲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探析》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三种文官选拔制度。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