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大工厂的确立
              D.圈地运动的进行
            •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
              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3. 导致如图英国棉纱售价急剧下跌的根源是(  )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国内市场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政府法规的调控
            • 4.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城市化进程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缩小城乡差距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5. 如图是选自美国查尔斯•莫里所著《文明的解析》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英国逐渐成为欧洲科技中心
              B.法国重商主义的盛行是大量科学家诞生的土壤
              C.德意志分裂割据制约了本国科学家的涌现
              D.意大利已有的科技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下列统计图是19-20世纪英国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图,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城市化的进程
              C.机器的广泛使用
              D.行业利润的吸引
            • 8. 如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当时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英国农业衰退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
            • 9. 据史料记载: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27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量外国人口流入英国城市
              D.城市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大大小于乡村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大事年表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英国1769年-1851年历史大事年表
              1769年英国科学家瓦特造出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并获得了发明冷凝器的专利权。后瓦特又发明了自动调节蒸汽机运转速度的离心式调速器、压力计、计数器、示功器、节流阀以及许多其他仪器。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1790年瓦特蒸汽机几乎全部取代了老式钮可门蒸汽机,使工业革命进入新高潮。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使用价值的铁路蒸汽机车。
              1820年英国出现了专门制造机器的工厂,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机器零部件。
              1826年英国各个城市都设立了职工讲习所,培训非熟练工人。
              1829年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创办伦敦大学(当时称伦敦国王学院).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生效。改革法把英国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2%增加到3.3%.
              1835年由于解决了动力问题,英国的棉纺织业突飞猛进。本年英国工业消耗的棉花达31800万磅,1780年仅550万磅。
              1836年宪章运动开始,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人民宪章》,要求取得在议会改革中未取得的普选权。
              1841年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达到35万人,而在1770年该城市仅有1万人。
              1850年英国从事铁路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工人大约为60万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625英里。英国各种科学团体由1780年的14个增至139个。
              1851年英国人口约1800万,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伦敦人口达到230万。全国棉纺织业人口48.5万,煤矿工人21.9万,铁矿工人2.8万。
              --根据钱乘旦《英国通史》、萧国亮《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阅读英国1769年-1851年历史大事年表,提取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