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丝织业中表现最为典型、最为突出。但在具体研究中,彭泽益等学者认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行会手工业老板和帮工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把这说成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乃是对史实的误解。
              材料三  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影响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决定经济发展的技术其实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技术,就是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从整个国家来说,支撑社会的广义技术范畴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指政府组织的架构和规模,官僚机构的运转效率等;财政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社会技术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与经济增长率息息相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彭泽益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 3. 材料一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并用一句话说明英国的世界地位。
              材料二  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的制造业占全世界总量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当时,无论是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第150页
              (2)指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美国实力的一句话。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的这种地位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4. 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5. 一百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  期演    变
              1870-1914年
              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l5-1945年
              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1)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相同的影响是什么?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大事年表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英国1769年-1851年历史大事年表
              1769年英国科学家瓦特造出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并获得了发明冷凝器的专利权。后瓦特又发明了自动调节蒸汽机运转速度的离心式调速器、压力计、计数器、示功器、节流阀以及许多其他仪器。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1790年瓦特蒸汽机几乎全部取代了老式钮可门蒸汽机,使工业革命进入新高潮。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使用价值的铁路蒸汽机车。
              1820年英国出现了专门制造机器的工厂,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机器零部件。
              1826年英国各个城市都设立了职工讲习所,培训非熟练工人。
              1829年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创办伦敦大学(当时称伦敦国王学院).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生效。改革法把英国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2%增加到3.3%.
              1835年由于解决了动力问题,英国的棉纺织业突飞猛进。本年英国工业消耗的棉花达31800万磅,1780年仅550万磅。
              1836年宪章运动开始,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人民宪章》,要求取得在议会改革中未取得的普选权。
              1841年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达到35万人,而在1770年该城市仅有1万人。
              1850年英国从事铁路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工人大约为60万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625英里。英国各种科学团体由1780年的14个增至139个。
              1851年英国人口约1800万,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伦敦人口达到230万。全国棉纺织业人口48.5万,煤矿工人21.9万,铁矿工人2.8万。
              --根据钱乘旦《英国通史》、萧国亮《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阅读英国1769年-1851年历史大事年表,提取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市区内对煤需求量极大,并有一批从事马达、蒸汽机等机器改良的工匠,对发展煤业极有助益。反观中国,煤藏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陕西,距离长江三角洲超过一千英里。另一项“突破”是指新大陆等殖民地的开发与利用。新大陆不断增加的出口商品如矿物燃料、糖、棉花、谷物、牛肉、木材等,缓解了西欧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否则,英国也会像东亚一样走上劳动力密集的道路,“结果可能会使某些突破(如工业革命) 不可能发生”。
                  总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这个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一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摘编自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评材料中关于“大分流”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历史变迁的考察--欧洲的卫生状况
              材料一  (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体就高于自我的整洁。
              ----摘自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材料二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瘟疫(即黑死病,这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携带,带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再跳到人体身上,透过血液把细菌传染人体内)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
              ----摘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材料三  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上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但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
              ----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疾病预防、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
              (2)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5-19世纪欧洲卫生状况变迁的看法。
            • 10. 教育的内容随时代变迁而各具特点,但对社会进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历来重视教育。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
              1
              10
              ,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2)结合所学概括伦敦大学建校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
              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学科程     度 (内   容)每星期钟点
              史学泰西近时政治史  日本明治变法史2
              地理外国地理2
              格致化学大要2
              法学商法  各国刑法  各国诉讼法  警察学  监狱学5
              交涉国事交涉  民事交涉3
              理财银行论  货币论  公债论  统计学3
              商政商业理财学  商事规则  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3
              兵政军制学  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  战术学4
              合计2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3)根据材料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

              (4)上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教育发展与国家的推动密不可分。分析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