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绝对皇权”在明清时期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美国革命分别创立了什么政体?分析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 2.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王朝终结--101年前的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雅典哪些人可以享有该“伟大的创举”?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认为“这道诏书”为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指出:没有现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材料三  当代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勋爵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其顺乎自然的发展已经持续了这许多年,产生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
              (1)阅读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对国王权力的认识,并说明其与近代英国君主权力的本质区别。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的贡献。
              (3)“英国人是否是保守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据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阐明理由,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
            • 5. 英国崛起 
              材料一“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
              材料二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试述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有哪些表现?
              (3)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英国模式的普遍性或特殊性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 000~4 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议会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风林《中苏关系的历史和未来》
              材料三  当今国家实力的比拼,已由传统的武力逐渐开始向军事,经济、知识的综合发展程度转移。也就是说,谁的文明成为主流文明,谁将掌握世界。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
              --《中国怎样建设现代文明大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近代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喜”、“大悲”分别指什么?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中苏关系的“大喜”、“大悲”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
            • 8. 近代中国在与西方的冲撞中缓慢而艰难地发生着改变。

              (1)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1两面国旗体现的观念。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君上大权”包括:颁行法律之权,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施行;用人之权,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总揽司法权等。此外,它对臣民的言论、财产等权利也作了一些规定。
              (2)清政府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写出近代欧洲建立此种制度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分述这两国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清末立宪在实质上更接近于哪个国家。
              (3)概括这两则材料共同体现的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并分别写出两国规定此原则的历史文献名称。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 9.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材料三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民主政治体制有什么“创新”? 试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创新的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一说明,德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有何不同特点?
            • 10.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四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颜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 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