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中学学生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预约或购买了四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参观劵。按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参观,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战,何来五四?”要认识五四的起源,必须追溯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中国观和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自此以后,民族主义因此成为中国的主旋律,加入国际社会变为平等一员,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又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是1918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定,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2000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以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留日学生“从日本人学到的近代知识和从他们得到的轻蔑对待,混合了他们自己对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政策的愤恨,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因此,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很自然的走在前列。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充分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 某学生以“世界变迁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其章节的标题,正确的是(  )
              ①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②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③斯大林模式与中国一五计划                  
              ④欧共体与上海合作组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4. 费正清眼中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材料一  虽然新的条约好象是在平等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很不平等的,因为这违反中国的意愿被迫处于较弱的地位,只能听任西方的商业和随之而来的文化人侵。到了20世纪,经过精神饱满的西方领事们花了三代时间的努力,发挥了条约的优点之后,条约结构才成为一个表达得很明确的、内容周全的体系。
                     材料二  治外法权用于通商口岸之后,便成为开放中国的有力工具,因为它使外商和传教士、他们的货物和财产,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中国雇员、信徒乃至门下帮闲,都可以免受中国当局的干涉。特别是法国,它采取了保护罗马天主教会及其信徒的措施。所有这些,至少可以说是损害了中国主权,并且非常有碍于中国反对西方剥削的自卫行动。
                     材料三  通商条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条约税则,它定的税率很低,从而使中国人不能保护他们本国的工业。由于种种原因,条约低税率的税则在中国人手里办得没有效力,于是一批外籍人员便被聘于中国的海关。
                     材料四  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19世纪最美妙的外交手段),列强都可以分享任何一个外国从中国勒索到的权利。随着清朝气运的日趋衰微,条约体系不断增长它的势力。清廷愈来愈需要依靠英国在行政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因此,在实行条约体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经受了逐渐加速的、加重的并且往往是剧烈的变革过程。
                     材料五  在条约规定的新体制下,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好的和坏的东西。鸦片贸易在1858年合法化以后,给英属印度提供了5%或15%的财政收人,同时基督教的传教运动由西方虔诚信徒团体积少成多的捐款来维持。19世纪30年代,英美基督教会开始发现现代医药在中国比圣经的作用大。教会办的医院立即设法防治疾病,包括戒治鸦片烟瘾在内。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以相关史实说明“条约结构才成为一个表达得很明确的、内容周全的体系”?

              (2)根据材料二至材料四,概述上述材料提及哪些不平等条款?如何理解条约体系的“不平等”?
              (3)综合上述材料,你谈谈如何认识费正清笔下的条约体系。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的新兴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风气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为主。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同盟会在1905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为其他各省。江、浙、皖人数不著者,因三省主要为光复会活动地区。光复会不像兴中会、华兴会的人几乎全体加入同盟会,而它只有少数人陆续加人。从改良思潮的酝酿到改良派的形成固然起于南方,即后来的立宪运动也以南方为基地。如江浙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自治会均是。两派的组织及其活动地区说明了它们的社会基础的同一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评材料中关于“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6. 近代中国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
              (2)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 7.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 8. 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 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 9. 城市的发展反映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侵,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l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l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0.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始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观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1)你认为中国现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你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③“辅佐临时大总统,自其责任”,即④实行责任内阁制。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进步性。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很有必要,请按这三类标准对材料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进行分类。
              材料三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针时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
              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3)材料表明,1933年对现代化的讨论出现新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倾向的世界原因。
              材料四 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目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
              材料五 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冲击----回应”论,该观点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5)依据所学知识,就你对“冲击----回应”论的认识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以对“冲击----回应”论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150字左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