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到清,……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材料三: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
              ---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近四十年来”中国有哪些重大事件“攻击君主政体”?
                   材料四: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是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四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
            • 4.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
              (  )
              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
            • 5.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政府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经过1928年的“改定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将均一税改为七等税率,关税收入大幅增加,1928年较1913年增长10倍,达17 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至27 554万元,使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1%.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提高盐税,整顿盐场,1930年盐税收入达1.4亿元。实行统税,即对工业品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征收厘金杂税,1928年首先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棉纱、火柴、水泥等领域。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积极推动下,集思广益,形成了统一全国财政方案,出台了各项整顿财政的措施。主要有:确定中央国税和省县地方税征收的两级税收系统,纠正了北洋政府时代各地军阀分割截留财税的局面;废除一些苛捐杂税,裁撤苛税多达7 100种,规定永不再增“田赋附加”,永不再立不合法的捐税;推行直接税,减少转嫁机会,推动税收公平;统一度量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先设立预决算制度,但是军费一再突破预算,宋子文得罪实力派,愤而辞职,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实施《公库法》,建立预算制度,成效尚佳,国库收入大增。
              --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国民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作用。
            • 7. 1863年11月,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清政府曾授予赫德以多种头衔:按察使衔(1864年三品)、布政使衔(1869年二品)、头品顶戴(1881年)、三代正一品封典(1889年);1911年追封他为太子太保。据此可知(  )
              A.清政府彻底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晚清涉外官员的设置呈新旧交替的特征
              C.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标志着主权的沦丧
              D.赫德为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所作贡献甚巨
            • 8.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满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争失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③开展洋务运动是满清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  
              ④“百日维新”是满清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 中国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是一个以政治体系为中心坚核,主流文化为这样的政治体制作意识形态支撑的社会。近代冲击此控制机制的因素不包括(  )
              A.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B.民众的启蒙
              C.对外的封闭性被打破
              D.主流文化的彻底改变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1 883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 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
              --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
                  材料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劳动保险”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结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分析其社会作用。
              (2)对比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显著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