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本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1,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3、4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理想与现实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革命派是如何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史实说明革命派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

              图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 (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
                                                                                                                                              
              材料二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
                                                                                                                                              
            • 5.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 ,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先驱之一。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1)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九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来自“凤凰网”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历次改革与革命成败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与创新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建设与发展
              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反思与继承
              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许多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联系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议席的对比及所学知识说明了什么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全球化”也是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外在力量。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事“全球化”是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实现“转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中,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国)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3)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