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时的《中华民国国歌》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1)“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谈谈你对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举措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运用所学知识,阐述香港回归的条件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2.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4)材料四中陈炯明这个近代革命史中的反面人物,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请说明

            • 3. 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遯免的政治活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大 相径庭。阅读才来哦,完成下列要求。
              糊邮的革命大
              材料一  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深受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
              --《新华月报》1961年第11期
              材料二  资本主义之为-世界系统已过了时,它已不能实践其主要的使命;增加人的能力与人的财富,人类不能停止于已经达到的水平,只有生产力的增加和健全的、计划的即社会主义组织生产和分配,才能保障人类-全人类-体面的生活标准,同时赋予他们驾取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宝贵自由。
              -托洛茨基:1932年11月27日对哥本哈根社会民主党学生之演讲
              材料三

              (l)依据材料一回答,“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是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该事件与中国进代化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之为一世界系统已过了时”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得出该观点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革命”有何本质不同。
            • 4.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海关被帝国主义把持,自此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1915年,北洋政府确定本国度量衡与米制兼用,然而由于政局不稳等原因,新制实际上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与米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普遍通行于全国。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今后,法定计量单位将成为我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近代和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首先,它以日本1889年公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但对清廷不利的一些内容都被删除了,如《日本帝国宪法》中限制天皇权力的一些条款都不见了。其次,它把臣民权利和义务列在附录上,共9条,而君上大权却列在正文上,共14条。

                  武昌起义爆发后,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资政院(带有国会性质的机构)仅用三天就起草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采用美国虚君共和制模式,皇帝权力大大缩小,国会与责任内阁权力大为增强。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也由宪法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国会议员由国民公选,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国会有权弹劾总理,总理也有权一次性解散国会。

              ——整理由王立民《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订的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积极作用。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英美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近1.4万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约有12.2万将士牺牲。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摘编自《硝烟诺曼底》

              (1)根据材料,指出美英开展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诺曼底战役的特征及其影响。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也有人主张用现代化史观来作为社会时期划分的依据,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詹,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囊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固关舍砟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中田共产竞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中对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翻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性。”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创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严复在译著《法意》中指出,“如孟氏(孟德斯坞)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乏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以及对秦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论述的西方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差异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产生这一论述的意图和时代背景。
            • 7. 中国的近代化在曲折中前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昌起义形势图

              材料二  这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宣言,实际上是宣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已被清除。这一胜利的实质内容则是: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从此不复存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平等的一员。

              ——韦素玲、李刚《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材料三  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问题,可以直接实现中国近代史学界以史服务于现实的愿望,以此改变史学界日益被边缘化的地位……现代化成为新时期中国的“时代精神”,使得史学界自觉地以此为主题去反思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更何况,积极介入现实,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一贯的学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世代相延的道统。

              ——张海鹏、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图示所反映的政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4分)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6分)

              (3)当前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据材料三,说明现代化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4分)

            • 8. 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自拟论文主题,并围绕该主题,阐述相关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200字以上。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 10. 从1895年至1945年,这50年间中华民族逐渐洗雪民族的耻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甲午战争之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效仿西方政治制度的改革,挽救衰亡的清王朝,可惜的是清王朝自己断送了这种尝试。在此之后,清王朝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在一场与西方的军事冲突后,清廷彻底地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而一直接受西方思想洗礼的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派也在这时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刘德斌,杨军《碰撞融合 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挫败和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和“南进”的战略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中国的抗日战场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人数最多。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歼150万人,占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70%。……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谱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篇章。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属于哪一派别,他们认为应怎样挽救民族危机?“一场与西方的军事冲突”具体指的是哪一事件?概述这一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