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材料二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后来的条约附件又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是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原则
              --高心湛《“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材料三
              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家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哈萨克斯坦3289616011355157217202212228738972909
              塔吉克斯坦55762118541514414
              乌兹别克斯坦51810427147200172403230451
              吉尔吉斯斯坦77421465624569493110867105
              --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了怎样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该准则的推行对世界经济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所述,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英国对中国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有何区别?这种对中国的区别对待给近代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的趋势。从区域合作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一一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一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一一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
            • 3. 年画中的历史
              年画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造型艺术,它受到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题材表现的内容切合广大民众的心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末期,因题材多样,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孝顺图”、“庄稼忙”、“农家稼穑”(如下图)、“连生贵子”等内容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

              材料二: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发财还家”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
              材料三:如下图为杨柳青《女子自强》年画示意图。其上文字为:“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哪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赚钱,一男子养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其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样做活赚钱,还有不好过的吗?”

              材料四:清末民初的年画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变木版为石版。石印机器印制的年画色彩漂亮,纸张新颖。这使得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日薄西山了。
              --刘世军主编《中国民间美术》
              (1)材料一中“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所选定的内容反映了哪些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更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评述近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