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编自于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战争后,外商银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出现在中国,通过经营清政府的赔款和借款,赚取了惊人的利润,从而刺激着中国自办银行的欲求。随着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商品交换与商品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增加,信用工具的流通使用日益广泛,为中国银行业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清政府也想通过办银行增加财源,以摆脱财政困境。19世纪末,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图强,非改革金融机构不足以振兴实业”。
              1897年5月27日,时任铁路督办的盛宣怀在上海成立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银行股份全属华股,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在国内工商业、交通业领域的放款额占总额的70%-85%.国家授予通商银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
              (1)根据材料,概括盛宣怀创建通商银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商银行的基本特点并加以评析。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
              表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外比较(10亿“国际美元”1990年)
              年份中国欧洲美国世界
              182021918813715
              18902066302161560
              19132429975202667
              193328911816063304
              表2  人均GDP(“国际美元”1990年)
              年份中国欧洲美国世界
              182057511231293669
              1890541232434111075
              1913553304453311505
              1933579326048051547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仍在向深层次发展,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要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相互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融资机会,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包容性增长,拉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近代中国经济与欧美相比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予以分析。
            • 5. 晚清的经济困境
                                                                                        在华的外国航运
                                                                                                                                                      吨位
              年份(百万)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其他
              18686.452.2%35%0.1%7.3%5.4%
              18728.546.841.10.17.24.9
              18778.081.16.91.46.24.3
              189222.984.40.32.86.46.1
              190244.660.41.116.216.25.9
              190763.452.51.610.510.510.8
              --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十八章 晚晴的思想、社会和经济变化》
              问题:
              (1)表格反映出这一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怎样的变化趋势?
              (2)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这些变化对中国有何影响?
            • 6. 经济观念影响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1)依据材料一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做法也反映了上述社会经济思想主张?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指什么?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丰富的粮产,曾是江南成为基本经济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北宋以后,据
              称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南宋时更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此江南就成为中国稻  谷的主产区之一。但是近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开始下降,在早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粮食生产并没有在江南的发展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在江南经济中起到这种带动作用的不是粮食,而是其他产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当然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产业。
              --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等整理
              材料二  江南地区的古代棉纺,多是家庭妇女晚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借着月亮的自然光工作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上海有了很大变化,有巨大厂房的生产车间,很多纺女工集中  在一排排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前工作,和古代织布机几天才能生产一匹布不同,近代纺织机器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匹布。
              --根据《江南纺织业变迁》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与近代江南经济结构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和近代江南手工业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垄断了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人民所必须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和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特权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企业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挑战。160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炼焦熔炉。
              --摘自徐吉责《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三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比较袁(1750--1900年)
              年份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英国1.9%4.3%9.5%19.9%22.9%18.5%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四  中国在17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模式的利与弊。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说明材料二、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化的世界背景以及与英国相比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在综叙背景时我称唐末帝国带扩展性,明清帝国带收敛性。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金杂货有洋行,各式奇珍进口忙;工厂海船诸铁器,名驰遐迩广消场;
              纷纷洋货号争开,各有专门定办来;发与抄庄门市卖,频年数大庆多财。
              快船亦有局争开,各处商人往复回。收拾蓬窗招客雇,码头晚泊待潮来。
                                                                                            --顾炳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的原因。
              (2)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具有“以诗补史”的功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动?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
            • 10. 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秉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英国的工业文明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