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中国、美国和德意志在1750、1860、1900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由此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工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B.西方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工业迅速萧条
              C.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D.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跃居第一、第二
            • 2. 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 3. 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荀子曰:“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
                  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间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观念?
              (2)据材料二,概括近百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 4. 反腐倡廉,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
              --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下的为官和施政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5. 如果为图X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 6.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 7. 认识时代精神既是走进历史也是关注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 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 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凤 , 州共贯也。”
              --摘编 自 黄朴民 《 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
              1916年 6月 4日,天津《 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 维持国货歌》 :
              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
              洋货好,洋货好,中国立场立不住,穷人遍地怎样了。
              洋货好,洋货好,漏 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
              国货好,国货好,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时闲人少。
              国货好,国货好,衣食充足知礼义,地方安靖盗贼少。
              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 巛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 舞台、广播等途径,在 社会上产生 了 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 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 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夕 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 《 大刀进行曲》、《 到敌人后方去》 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 ,“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式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 旋律。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材料四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 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序号资料序号资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双百方针”万隆亚非会议
              香港、澳门回归“两弹一星”
              《论十大关系》恢复高考制度
              重返联合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 ,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价值。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
              帝“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材料二的《 维持国货歌》反映的是当时哪一场群众斗争的基本诉求?根据歌谣唱词,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况20世纪2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4)结合材料四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对所选资料中的任意两条予以相应阐释。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予以说明。
            • 8.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发展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材料一中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将工业化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并将其建设主要放在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其他工业也跟着快;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慢,其他工业也跟着慢。……
              我国钢铁工业能不能以最高的速度,比如说,每年产量的增长率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几十,而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
              --《土洋并举是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捷径》,《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8月8日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当时工业建设的中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
              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间,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是轻工业部门,纺织、鞋子、箱包、五金、玩具、食品饮料等轻工业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消费结构开始加速升级步伐,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并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化工业化(即重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趋势。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从中你能发现促成这些现象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 9. 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
              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
              材料二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勿需地主同意,不再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
              (据俄1861年《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2)据材料二,归纳脱离依附关系的农民获得的权利,据此指出“一般法令”受到近代欧洲哪些社会思潮的影响?
              材料三  表3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机构概况
              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