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 2.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 3. 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     ]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 4.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回答:
              (1)读下图、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
              分别说明上述两次“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示意图

              (2)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50年代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
              试说明上述改革在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美国的改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拥有纱绽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据《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材,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回答:
              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9.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10.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