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这主要是指(  )

              A.外国资本主义积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摧毁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
              C.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D.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这主要是指(   )

              A.外国资本主义积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摧毁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
              C.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D.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 4.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③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分)

               

            • 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 6.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B.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1881年《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材料三: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明清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呈现怎样的特色?(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近代上海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力量”和“人文秩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近代上海地位的变迁?(9分)

               

            • 8.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 9.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D.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10.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