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主要含义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2.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 3.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4.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 5. 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6.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 7.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8.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     )
              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
              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 9.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 10.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李鸿章——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李鸿章
              C.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D.蔡元培——李鸿章——孙中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