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 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 3.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 4.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 5.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6. 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某位人物“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位人物应该是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 7.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 8.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9.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
            [     ]

            A.社会背景
            B.根本目的
            C.途径手段
            D.阶级属性
          • 10.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