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1903年《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克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请回答:
              (1)孙中山在材料一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4分)
            • 2.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 —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2分)
            • 3.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年代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内销
              165.29
              76.78
              1414
              171.48
              44.32
              1467
              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317
              产量
              215.2
              100
              2183
              386.92
              100
              4784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8分)
              (2)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6分)
            • 4.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它不是阶级统治的行政权形式和议会形式之间所进行的无谓的斗争,而是同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的反抗,这两种形式是互为补充的,议会形式只是行政权用以骗人的附属物而已。
              公社将由各区选出的市代表组成,这些市代表由全民投票选出,对选举者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它将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关。警官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而将成为公社的勤务员,像所有其他行政部门的公务员一样由公社任命,而且随时可以撤换;一切公务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的薪金。法官也将由选举产生,随时可以撤换,并且对选举者负责。一切有关社会生活事物的创议权归公社。总之,一切社会公职,包括原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几项职务,都将由公社派出的人员执行,从而也都是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
                  ——节选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据材料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分) 
              (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2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如工人有了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意促进工作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的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所以,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英国宪章运动
              材料二  与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筑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思想也就变成为群众性的运动。第二国际的活动和组织制度就是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各国工人阶级的联系和统一行动,协调各国的工人运动。
              ——尤里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宪章派的政治诉求及其经济根据。(3分)结合所学简述宪章运动的主要活动及结果。(2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二国际成立后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有哪些新特点?
              (3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认识。(2分)
            • 7.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6分)
            • 8.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
              史料二: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史料三: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1924年)
              史料四: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政治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的主张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思想有何重大变化?(6分)
              (3)材料四中孙中山对他一生的革命是如何总结的?(5分)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6分)
            • 10.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19世纪初期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其根本原因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C.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阶级斗争
              D.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够成熟,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