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不久,为扭转英国经济“滞胀”局面,改变战后历届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即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控制货币发行量来压低通货膨胀;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提高银行利率,紧缩信贷;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加速固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并通过税收改革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模式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由储蓄积累起真正的财富,然后这些真金白银的资本被用于投资,从而产生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财富,社会经济由此进步,这种增长带来的是经济肌肉的发达,经济骨骼的强健,经济营养分布的均衡…… 另一种模式就是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国家、企业和个人大量负债,这些债务经过银行系统的货币化之后,巨额债务货币增发产生了泡沫财富感,货币贬值无可避免,市场资源配置被人为扭曲,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其后果是经济脂肪大量增生。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三 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鹜?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问题:
              (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指出其在二战后初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货币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现代历史上,美国是否产生过0型“血源”,并用史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材料二、三的著者提出了什么主张?试举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对华贸易
              (单位:万英镑。表中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额)

              ——上述材料依据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及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

              材料三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材料四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税税率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的贸易政策及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及原因,据此分析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 5.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来比喻这场危机。这次金融风暴也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的时间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请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当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2008年10月13日,失业的金融业人员在华尔街头卖艺挣钱

              图2 20世纪30年代某天华尔街门前的求职者

              材料二 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了奥巴马政府提交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中新网

              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美国总统胡佛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却反映了相同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2中问题的?其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美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问题: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