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 世纪40 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 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 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 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1930 ~1932 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 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 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 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 %,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2: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3: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 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1)材料1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1、2,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据材料3,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的看法是——至少是美国——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管理论如何变化,经济政策从来没有放弃过国家干预;干预的方向虽然有所不同,干预的力量却难分伯仲;干预的方法有所不同,干预的结果却大同小异。
              ——林昙《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读后感

              材料三 第五条物质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质。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民众实现物质愿望……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建议草案)》

              材料四 “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方面,美、苏两国在应对图一、图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在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愿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相继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经济举措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日本对外贸易实现了出超。重化学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很迅速的发展,工业部门的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日本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同时纺织业开始向中国发展,在青岛和上海,日本企业建立了工厂。
              ——《大国崛起·日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29年,丝价平均每捆1350日元,1930年3月跌至1058日元,9月间跌至500日元。各种商品价格纷纷下降。1930年9月与1929年3月相较,8种主要商品价格平均下降37%。……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分析日本经济为何会出现材料二中所述的困境?面对这一困境,日本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予以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日本)政府通过营造适宜于经济发展的政治氛围、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采用恰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生产目标、分配好生产发展的次序以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配置等措施,……在政府的主持下,日本还于1964年建成了高速火车线路。……通过实行外汇分配、掌控各个部门的配额,以及建立防止本国资本遭受外国资本威胁的贸易障碍等措施,日本政府达到了有效引导投资资本流向的目的。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大卫·劳瑞苏珊·盖伊《日本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关注民生,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效果各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19世纪中叶英国纺织行业中用工情况(%)

              ——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


              表2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

              ——根据吴于廑主编的《世界近代史》(高教版历史系列教材)改编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1)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的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区些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材料四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羡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来比喻这场危机。这次金融风暴也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的时间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是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来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
            请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当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1975年上涨11%。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