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人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终结了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初,美国、苏联相继研制成功氢弹。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大量建造战略性远程导弹,并在70年代大体上达成均衡。双方战略家都支持扩充核武库。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程序,以百万死亡人数为单位来计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将可能造成的伤亡,并4平估威慑和反威慑以及“第一次打击“和“反击“会对其中一国发动和承受核战争的能力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量的均衡被说成是“恐怖的均衡“;专家们在谈论着“相互确保摧毁“.威慑是被接受的方案。
                  许多人指出,靠建造巨大的核武器来防止战争是危险的、荒唐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西方甚至有人呼吁继续单方面解除军备。另外也有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军备,就可能屈服于别国的核讹诈之下。
                                                          一一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当时美苏力量的均衡被说成是“恐怖的均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恐怖的均衡“的影响。
            •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有学者认为此时的全球化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对峙格局的存在
              B.两种经济体制的差异
              C.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
              D.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 3. 二战后初期美苏形成的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利影响。下列史实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朝鲜战争的爆发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 4.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片解释错误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反映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B.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柏林墙的修建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世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的表现之一
            • 5.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 6.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民族矛盾
              B.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互相借鉴
              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 7.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在5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哪两项重大的外交实践活动?
              (2)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而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试列举中国在参加当今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表现,谈谈中国外交对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
            • 8.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3),对于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说明你的理由。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一一百度•百科•航天飞机
                  材料四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条约的性质是什么? 该条约的签订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给世界局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以事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 10.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0/40

            进入组卷